top of page
搜尋

體外震波治療(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, ESWT)之臨床使用比較淺談

  • 作家相片: unaryhealth
    unaryhealth
  • 8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8月25日

Diagram: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(ESWT)
Diagram: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(ESWT)

前言:

所謂的物理治療(Physical Therapy),其實就是利用聲、光、水、電、冷、熱、重量等等的物理因子作用在人體身上,進而對相關症狀產生正面的影響,所以使用的項目非常的多元,今天就要針對其中的兩個項目來為各位做介紹,讓各位了解其中的差異性。

ESWT是體外震波治療(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)的縮寫,與治療用超音波(Therapeutic-Ultrasound)有很類似的操作模式,一樣是使用手持式治療頭將能量針對治療區域導入的方式進行施作,但其中的作用機轉以及效用皆不同,本文將會將兩者的作用機制、使用範疇等等的項目進行比較說明,讓各位能夠簡單的了解其中的差異。


一、震波(ESWT)與超音波(Therapeutic-Ultrasound)之差異比較

1.從作用機制分析:

特點

ESWT (Shockwave Therapy)

Therapeutic Ultrasound

能量型態

高能量-聲衝擊波

高頻率-聲波

主要效益

機械刺激、空化作用、血管新生、組織再生

熱效益與機械效益、血流提高、組織放鬆、減少發炎

穿透力

穿透力深且聚焦 (高達4到6公分深)

變動的(通常1-5公分深)

依頻率而定(1MHz針對較深;3MHz針對較淺層組織)

  

2.兩者分別適用的範疇:

問題情況

震波(ESWT)


超音波(Therapeutic Ultrasound)

肌腱病變(如阿基里斯肌腱、髕骨韌帶、旋轉肌肌腱)

✅廣泛使用,且充足實證支持。

✅使用,但實證力薄弱

足底筋膜炎

✅高強度證據力

✅有時使用

肌肉拉傷

⚠️非典型適用


✅適用

疤痕組織鬆動

⚠️不常使用

✅適用

骨頭癒合/不癒合/骨折

✅適用(聚焦型更佳)

❌無顯著效果

  

3.治療特點:

特徵

震波(ESWT)


超音波(Therapeutic Ultrasound)

強度

高能量(聚焦型或放射型)

低到中強度

治療期間疼痛情況

通常有不適感或疼痛

大多時候較無疼痛

治療時間

短(5-10分鐘/單次療程)

長(10-15分鐘/單次療程),多個療程/每週)

治療頻率

單週/雙週

2-3次/每週或更多

 

4.生理效益:

效果

震波(ESWT)

超音波(Therapeutic Ultrasound)

刺激血管新生

✅高強度證據力

⚠️有限制之實證

分解鈣化點

✅(如鈣化性肌腱炎

❌無證據力

促進膠原蛋白合成

增加細胞通透性

✅透過空化作用

✅透過機械性擾動

 

5.安全性與禁忌症:

種類

震波(ESWT)

超音波(Therapeutic Ultrasound)

禁忌症

懷孕、腫瘤、開放性傷口、

凝血功能異常

懷孕、惡性腫瘤、節律器、感染

副作用

輕微疼痛、腫脹、瘀青

罕見、大多皮膚刺激感或灼傷(如果使用不當)

 

6.實證效力與有效果性 :

比較


震波(ESWT)

超音波(Therapeutic Ultrasound)

對於慢性肌腱病變之證據力

中等偏弱

較快功能性改善

經常是

有時,但比較慢

長期效益

許多研究已證實

較少一致性研究支持⬆️

.聚焦 vs 放射 ESWT 效益比較:

  • Focused ESWT(F‑SWT):能量集中,對於鈣化病變區能夠有效切割鈣化結構並刺激局部新生血管與再生,有較高的鈣塊破壞與吸收率,3~6 个月內功能及疼痛改善佳。

  • Radial ESWT(R‑SWT):能量分散,適用於 非鈣化型病變,對疼痛與 ROM 改善可靠,但鈣化吸收效果較有限。

  • 超音波導引 可顯著提升聚焦型 ESWT 的定位精準度與臨床療效:6 個月後 CMS 優秀率達 90.9%,而非導引僅 50%;完全鈣塊消失率也高於對照組 。

 

超音波導引 vs 傳統定位:

 

超音波導引

傳統定位

6個月後,完整鈣塊消失率

65.9%

50%鈣塊消失;50%無改變

Functional recovery(CMS)

90.9%

50%

疼痛改善

顯著改善

有改善

功能改善

顯著改善

有改善

 

 

治療建議:

項目

Focused-ESWT

Radial-ESWT

鈣化性旋轉肌腱病變

✅超音波導引 優於 傳統式

短期(3-6月)內對疼痛緩解、功能改善顯著、多數鈣塊在短期可部分或完全吸收。

較弱於聚焦式

非鈣化性旋轉肌病變

短期療效類似

短期療效類似

長期療效表現

(24-48週)

優於發散式👍

較弱於聚焦式

 

 五、注意事項:

  • ESWT 通常治療過程會不舒服,短期內會引起暫時性疼痛或炎症反應,但屬於誘發療效的一部分 。

  • 若設定劑量過高或技術不當,有可能反而延長疼痛時間;一般建議使用適合該組織耐受度的強度與頻率 。

  • Reddit 實務回饋中,專業人士也強調震波 並不是萬能,應結合運動、肌力重訓與肌肉動作重訓療程效果更佳 。

六、總結:

  • 鈣化型旋轉肌肌腱炎對 ESWT 效果較佳,尤其使用高能量、及早介入,有助於鈣質消退與改善疼痛功能。

  • 非鈣化型其效果在短期可能止痛,但中長期與功能改善尚未明確優勢。

  • 搭配運動訓練(偏心、等速、heavy‑slow resistance)為目前建議療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能提升整體療效與患者滿意度。

  • 若您準備進行,可與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討論是否適合 ESWT,以及安排合適的運動訓練與追蹤評估。

  • 當針對慢性肌腱病變、鈣化損傷、或傳統治療無效之頑固性軟組織損傷,使用ESWT

  • 治療超音波主要針對於急性軟組織損傷、使肌肉放鬆、或該情況需要溫和熱效益時。 


撰文者:懷寧復健科診所 物理治療師-何秉勲


※參考資料:

  • Lee SY et al.,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guided vs non-guided ESWT in calcific tendinopathy (Clin Rehabil, 2020)

  • Rompe JD et al. (2001) – “High-energy ESWT vs low-energy ESWT in calcific tendinitis” – J Bone Joint Surg Am.

  • Pan JH et al. (2023) – “Ultrasound-guided ESWT for shoulder tendinopathy” – Diagnostics.

  • Gerdesmeyer L et al. (2003) – “Radial ESWT in tendinopathy: randomized trial” – Am J Sports Med.

  • Robertson VJ et al. (2001) – “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 therapy” – Physical Therapy.

  • Speed C. (2001) – “Therapeutic ultrasound in soft tissue lesions: review” – Rheumatology.

  • Cochrane Review (2009, updated 2020) – “Ultrasound therapy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” – Cochrane Database.

  • Xiali Xue (2024) -"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" -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volume 25, Article number: 357 (2024)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